| 地址: | 香港中文大学冯景禧楼523室 |
| 本科课程入学查询: | ugadm@cuhk.edu.hk |
| 研究院课程入学查询: | CHI-GSAdm@cuhk.edu.hk |
| 中国语文课程查询: | uchinese@cuhk.edu.hk |
| 综合查询: | chilan@cuhk.edu.hk |
中文系的课程十分全面,从古代经典到现代文学一应俱全。本系科目分为基本课程和专业课程两大类。基本课程旨在为同学奠定扎实的中国语言文学基础,包括「中国语言学概论」、「文学概论」、「古籍导读」、「古文献学概论」、「文字学导论」、「诗选及习作」、「中国文学史」、「音韵学导论」、「中国现代文学导论」九门;专业课程分为四类,科目总数超过七十门,涵盖经史子集、小说戏曲、语言研究、现当代文学等范畴,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、能力自由选修。
本系共有教师四十多位,各在古典文学、现代文学、语言文字学、古代文献等范畴拥有卓越的研究成果。部份教师兼擅创作,努力推动文学风气。详情请参考本网页「学系成员」。
中文系同学积极投入校园、放眼世界。本系每年举办各种学术研讨会、讲座,让同学接触不同学术思潮;设立暑期实习计划,为同学提供文化机构工作体验的机会;鼓励同学参与大学的交换生计划,在中国大陆、台湾,以及外国大学作一学期或一年的访学。此外,本系大力支持同学自行组织的系会举办各种学术、康乐活动,如「中文系节」、师生聚餐等,藉以培养同学的组织能力和处事技巧。
中文系均衡而扎实的学术训练,让毕业生不仅胜任文化教育工作,也能够投身商业、行政、大众传播、出版、研究等行业。有志继续进修的毕业生,可在本地和外地大学修读哲学硕士、文学硕士、教育文凭等课程。
可以。「中国文学」科与其他选修科成绩同等看待,但如果两位申请人成绩完全相同,将优先考虑修读「中国文学」科的申请人。
中学校长推荐、校内成绩、课外活动表现,都在考虑之列。
主要参考申请人提交的「其他学习经歷」(Other Experiences and Achievements in Competitions/Activities)。
视乎每年学额而定,通常约为80人。
不一定,视乎整体成绩,而且每年收招生情况都有变化。
本系接受“应用学习科目”中的“实用翻译(汉英)”科。
中文系考虑BAND A和BAND B的申请。但每年以BAND A报读的学生数量相当多,根据经验,以BAND B志愿报读,录取的机会较小。
循联招(JUPAS)途径申请入学者,本系会视乎情况邀请参加面试,面试一般在放榜後进行。
而获中学校长推荐(SPN)或「其他学习经歷」(OEA)有出色表现的申请人,本系或会邀请参加面试,面试一般在六、七月间进行。
本系也考虑以其他资格申请入学,详情请参考香港中文大学入学及学生资助处网页「非联招(Non-JUPAS)入学申请」部份。
本系每年都录取若干副学士毕业生。申请详情请参考香港中文大学入学及学生资助处网页「副学士入学计划」部份。
「文学士(中国语文研究)及教育学士(中国语文教育)」为立志成为教师的同学而设,课程由教育学院独力开办,全期五年。中文系为此课程提供若干中文本科知识训练,但与中国语言及文学系主修生的科目不尽相同。 有意从事中小学教育的中文系毕业生,在本地大学修读一年制的教育文凭後,同样可取得正式的教师资格。
同学只要在修业期间达到课程(Programme)的主、副修学分要求,即可在大学毕业证书上标注「双主修」、「双学位」*或「副修」。为帮助同学取得「双主修」资格,本系已和「语言学及现代语言系」、「艺术系」互认部份科目的学分。本系日後也会与其他学系、学院商讨合作,提供更多互认学分。
* 同属文学院学系的课程称为「双主修」,不同学院的课程称为「双学位」
中文系学生有很多海外或前往内地交流的机会︰
| 地址: | 香港中文大学冯景禧楼523室 |
| 本科课程入学查询: | ugadm@cuhk.edu.hk |
| 研究院课程入学查询: | CHI-GSAdm@cuhk.edu.hk |
| 中国语文课程查询: | uchinese@cuhk.edu.hk |
| 综合查询: | chilan@cuhk.edu.hk |
